油脂市场强势逻辑解析——多因素共振下的价格韧性
1.1国际原油高位震荡,生物柴油需求托底
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在90美元/桶附近反复博弈,地缘政治风险与OPEC+减产政策持续支撑市场。作为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,棕榈油和豆油与原油价格联动性显著增强。印尼能源部数据显示,2024年1-5月生物柴油消费量同比增加23%,B35政策执行力度超预期,直接拉动棕榈油工业需求。
美国可再生柴油产能扩张计划亦推动豆油库存持续去化,NOPA报告显示5月末美豆油库存降至18.2亿磅,创三年同期新低。
1.2厄尔尼诺余威犹存,东南亚产量修复缓慢
尽管2023年强厄尔尼诺现象已进入衰减期,但其对东南亚油棕种植带的滞后影响仍在发酵。MPOB最新数据显示,马来西亚5月棕榈油产量环比仅微增0.3%至170万吨,显著低于五年均值。印尼棕榈油协会(GAPKI)更预警,2024年全年产量可能同比下滑2%-3%。
与此巴西大豆收割进度因降雨延迟,港口装运效率下降,导致国内进口大豆到港节奏放缓,油厂开机率维持低位,豆油商业库存已连续六周低于90万吨警戒线。
1.3资金博弈加剧,技术面支撑明显
从期货市场表现看,大商所豆油主力合约Y2409在7600元/吨附近构筑强支撑平台,MACD指标呈现底背离形态,持仓量单周增加12万手至98万手,显示多头资金逢低布局意愿强烈。值得注意的是,CFTC持仓报告显示,截至6月18日当周,投机基金在CBOT豆油期货上的净多头寸增加至5.4万手,创近14个月新高,国际资本对油脂板块的看涨情绪持续升温。
1.4政策变量:国储动态与进口成本
国内方面,市场传闻三季度将启动新一轮豆油轮储,规模或在30-50万吨之间,若消息属实将显著改善短期供应压力。进口成本端,受美豆价格走强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,当前南美豆油到港完税价已攀升至8500元/吨上方,较国内现货价格倒挂约300元/吨,进口利润窗口关闭将抑制买船积极性。
技术面上,Y2409合约若能有效突破7850元/吨压力位,或将打开新一轮上涨空间。
花生市场弱势探因——供需错配下的价值重估
2.1新季丰产预期压制市场情绪
新季供应宽松预期下,贸易商去库存压力陡增,现货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。
2.2下游消费疲软,产业链负反馈加剧
终端需求方面,花生油小包装销售增速放缓,鲁花、金龙鱼等龙头企业5月出货量同比下滑8%-12%。更为严峻的是,花生粕价格受豆粕替代效应冲击,当前报价较年初下跌15%,油厂压榨利润持续倒挂,山东地区开机率已降至35%以下。这种"油弱粕更弱"的格局导致油厂收购意愿低迷,部分企业甚至暂停签订新合同,现货市场陷入"有价无市"僵局。
2.3资金撤离加速期现负循环
期货市场上,郑商所花生PK411合约自4月高点已回撤18%,持仓量锐减至12万手,资金呈现明显流出态势。值得注意的是,当前期货价格较现货仍保持200-300元/吨升水,基差修复需求或引发进一步下跌。从技术形态看,日线级别均线系统呈空头排列,MACD绿柱持续放大,若有效跌破8500元/吨关键支撑位,恐引发程序化交易系统连锁抛盘。
2.4结构性机会:关注交割逻辑与天气变量
尽管中期趋势偏空,但市场仍存潜在变数。新季花生交割标准调整后,达标货源比例可能低于预期,10月合约存在软逼仓风险;7-8月华北主产区将进入关键结荚期,若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,单产预期可能面临下调。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8500元/吨支撑位争夺,产业客户可择机开展卖出套保,投机资金宜等待右侧企稳信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