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油强势格局确立成本端支撑持续强化
近期国际原油市场呈现"淡季不淡"的强势特征,布伦特原油价格站稳85美元/桶关口,WTI原油突破80美元大关。这种超季节性的强势表现,为下游燃料油市场构筑起坚实的成本支撑。从基本面来看,多重利好因素正在重塑原油市场格局。
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持续发酵。红海航运危机持续升级,胡塞武装对商船的袭击频率显著增加,导致苏伊士运河通行量同比下降40%。中东局势紧张叠加俄乌冲突持续,全球原油供应链脆弱性凸显。据国际能源署(IEA)数据显示,5月份全球海上原油浮仓量骤增1200万桶,创2020年以来新高,反映出贸易商对供应中断的担忧。
OPEC+减产执行力度超预期。最新调查显示,5月OPEC原油产量环比下降12万桶/日,减产执行率达到117%。沙特明确表示将在三季度延续自愿减产100万桶/日的政策,俄罗斯也承诺将减产措施延长至年底。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战略石油储备补库计划加速推进,能源部宣布将在8月前采购1200万桶原油,这相当于日均增加50万桶需求。
美元走弱与通胀预期形成共振。美联储放缓缩表节奏的表态,导致美元指数跌破104关口,以美元计价的原油资产吸引力显著提升。美国5月CPI同比上涨3.3%,核心PCE物价指数维持高位,大宗商品的抗通胀属性再度获得资金青睐。CFTC持仓报告显示,截至6月11日当周,WTI原油投机净多头增加2.3万手,创近三个月最大增幅。
库存数据验证供需趋紧。EIA最新周报显示,美国商业原油库存骤降354万桶,库欣交割库库存降至2022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。全球浮仓库存连续6周下降,新加坡燃料油库存更是锐减至2000万桶的五年均值下方。这种库存结构的优化,正在改变市场对能源商品的估值逻辑。
需求端超预期复苏燃料油价值重估启动
在成本端支撑持续强化的燃料油需求端正迎来多重利好共振。航运市场复苏、发电需求激增以及炼厂开工率提升,共同推动燃料油进入价值重估通道。
航运业迎来"量价齐升"新周期。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(SCFI)突破3000点大关,较年初上涨120%。巴拿马运河干旱导致的船舶绕行,使得全球航运周转效率下降15%,直接推升燃料油消耗量。据Clarksons测算,每艘绕行好望角的超大型油轮(VLCC),单次航程将多消耗约800吨燃料油。
当前全球VLCC船队规模达892艘,仅绕行因素带来的月均增量需求就超过20万吨。
发电需求进入季节性旺季。东南亚多国遭遇极端高温天气,越南、菲律宾电力缺口持续扩大。越南工贸部数据显示,5月燃料油发电量同比激增68%,创历史新高。日本重启燃油发电机组应对电力紧张,关西电力已启动三座燃油电厂备用机组。值得注意的是,LNG价格高企促使发电企业转向燃料油,JKM现货价格维持在12美元/百万英热单位高位,较燃料油热值价格溢价达30%。
炼厂开工率提升刺激原料需求。美国炼油厂开工率攀升至94.2%,创2019年以来同期新高。中国主营炼厂开工率突破78%,地方炼厂开工率升至65%的年内峰值。随着IMO2020新规全面实施,低硫燃料油需求保持刚性增长,1-5月新加坡低硫燃料油销量同比增长15%。
脱硫塔安装量突破6000艘,高硫燃料油市场份额稳定在30%以上。
技术面与资金面形成正向反馈。燃料油期货持仓量突破100万手,创合约上市以来新高。从月间结构看,近月合约呈现明显backwardation,反映出现货市场紧张态势。资金流向监测显示,过去一个月燃料油期货获得机构资金净流入超15亿元,成为能化板块最受青睐的品种。
技术图形上,主力合约成功突破3000元/吨关键阻力位,MACD指标金叉后持续发散,中期上涨趋势确立。
在原油强势格局延续、需求端持续发力的双重驱动下,燃料油市场正迎来难得的投资窗口期。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低硫燃料油裂解价差修复机会,同时密切跟踪中东发电需求变化及航运市场周转效率改善情况。对于产业客户而言,当前市场结构为库存管理和套期保值提供了绝佳的操作空间。